![]()
23岁的小潘与糖尿病“相伴”十年,曾因严重的并发症失去左眼视力,如今右眼濒临失明。在辗转求医后,爱尔眼科医院通过高难度手术为他“夺”回了光明。
小潘的经历并非个例。据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已达1.48亿,位居全球首位。这意味着,约每10人中就有1人受到糖尿病困扰。其中,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糖网成工作年龄人群不可逆致盲首因 防控形势严峻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据数据显示,18至29岁糖尿病患者的人数约占总患病人数的2%;30至39岁糖尿病患者的人数约占总患病人数的6.3%。每3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
“这与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吉林市爱尔眼科医院综合眼科主任佀晓梅指出。以小潘为例,他日常爱喝饮料、啤酒,几乎每日都要喝一两瓶,即便确诊糖尿病后也未加节制,持续高血糖最终导致眼底病变。
佀晓梅表示,糖网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可能仅感视力轻微下降或偶有飞蚊现象,易被忽视或误认为近视、老花等,从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患者的病情一旦发展到后期,可能出现视力骤降、视物模糊变形,此时眼底已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视网膜病变具有致盲性高、视力损伤不可逆等特点。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失明风险是正常人的25倍。然而,许多年轻患者对病情浑然不觉,直至视力严重受损才意识到糖尿病对眼健康的严重威胁。
近200家专病门诊 打造“4道防线+4重保障”全周期管理体系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未被告知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近70%的糖尿病患者未接受规范眼科治疗,约90%的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未及时接受激光治疗。
“糖尿病眼病诊疗亟需规范化、系统化。”佀晓梅表示。基于此,爱尔眼科在全国各地成立了200余家糖尿病眼病门诊和糖尿病眼病患者管理门诊,构建起“四道防线+四重保障”全周期眼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具体来说,四道防线涵盖“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即通过全国眼底病专家科普团提升公众意识;利用AI眼底照相实现快速、精准的眼底筛查;依托专家会诊、巡诊及疑难眼病转诊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及时获得治疗。
在四重保障方面,爱尔眼科汇聚800余名眼底病专科医生,配备与国际同步的检查治疗设备,依托分级诊疗、疑难会诊等平台,提供高质量规范诊疗。同时,为患者建立眼健康档案,实现眼健康状况动态追踪与长期管理。
破解治疗依从难题 注药流程提速至4小时内
在糖网造成的多种视力损害中,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被视为隐匿的“视力杀手”,它会直接导致中心视力的丧失。眼内注药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主流治疗方案,能有效减轻水肿、抑制新生血管,从而改善视力。然而,该疗法需长期规律注射,治疗周期长、频次高,成为患者依从性的“绊脚石”。近半数患者在第一年内难以坚持,导致病情反复。
“多次就诊不便、缺乏提醒错过复诊、流程繁琐耗时长,是患者中断治疗的主因。”佀晓梅介绍说。为此,爱尔眼科在全国建立了近200家眼内注药中心,全面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将患者注药诊疗时间最快缩短至4小时内,复查时间压缩至2小时以内,显著提升治疗便捷性与依从性。此外,通过定期回访与复诊提醒,有效避免患者因遗忘复诊而影响疗效。
响应“健康中国”战略 AI助力基层眼底筛查
糖尿病眼病的防控已上升至国家公共卫生战略层面。《“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明确将眼底病纳入重点病种,强调提升早筛早治能力,完善慢病管理模式。
为推动防控“关口前移 重心下沉”,爱尔眼科自2020年起在全国投入400余台搭载AI算法的眼底相机,进驻超1000家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累计完成眼底拍片120万余张,成功帮助10万余患者发现了眼部疾病,让糖尿病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质量筛查服务。
佀晓梅说:“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糖网发生率高达60%—70%。我们建议患者在确诊糖尿病的第一时间进行眼底检查,并每年至少复查一次。”
值此世界防治糖尿病日,吉林市爱尔眼科医院连续第六年开展“糖尿病眼病关爱月”活动,并持续建设糖尿病眼病门诊与眼内注药中心,同时依托“1+8+N”眼科医疗服务网络,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
来源:吉林市爱尔眼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