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有“化工城”美誉的吉林市,曾专属于航天领域的“材料之王”——碳纤维,正逐步褪去“神秘面纱”,融入普通人的衣食住行。从仅重六七公斤的自行车架到强韧耐用的滑雪板,从时尚轻巧的眼镜框到便携抗摔的行李箱,这种“轻而强”的黑色纤维,正以高性价比优势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吉林市“万种商品城市展厅”内,骑行爱好者张晓伟单手举起一辆碳纤维自行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简直圆了我一个梦!以前总觉得碳纤维是遥不可及的航天材料,没想到现在不仅能用上,价格还只有国际大牌的一半左右,性价比太高了。”这款自行车仅重六七公斤,比传统钢制自行车轻了近三分之二。展厅另一侧,比传统材质轻三分之一、强度却提升三倍以上的碳纤维滑雪板前,也围满了驻足体验的市民。
这一幕,正是吉林市碳纤维产业从高精尖领域向消费级市场拓展的生动缩影。
作为密度低于铝、强度远超钢的“材料之王”,碳纤维此前长期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端工业领域。如今,在吉林市完善的产业生态支撑下,其应用场景已成功延伸至体育、健康、出行等民用领域。
产业规模的持续壮大,为应用场景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最新数据显示,吉林市碳纤维全产业链产能已突破30万吨,占据国内市场约50%的份额,形成了从原丝、碳丝到复合材料制品的完整产业链。产品应用也从最初的航空航天,覆盖到能源、交通、体育健康等数百个品类。
在吉林市碳纤维产业园产品展示中心,从无人机骨架、冲浪板到折叠箱包、眼镜架等各类碳纤维制品,直观展现了这种材料融入日常生活的无限可能。“轻便耐用是碳纤维产品的核心优势,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技术攻关,让曾经的‘贵族材料’实现了平民化应用。”展厅负责人介绍道。
在国兴复材公司的轻量化产品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转:庞大的机器将数千根细如发丝的碳丝编织成“碳布”,再经过塑形、固化等工序,加工成各类产品。
吉林化纤集团工程师路阳透露:“我们去年推出的碳纤维滑雪板,市场反馈远超预期。随着新雪季临近,这款产品的订单量正在持续增长。”除滑雪板外,该企业研发的大巴车身部件、无人机桨叶、曲棍球杆、汽车轮毂等新产品也即将陆续上市。
产业协同发展正在为吉林碳纤维产业注入更强动力。不久前,由吉林市本土企业牵头成立的“希飞(CF)碳纤维体育装备联盟”正式揭牌,首批就吸引了20余家上下游企业加入。该联盟将通过整合研发、生产、销售等资源,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增强市场竞争力。
吉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正全力推动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明确规划到2030年实现全产业链产值300亿元的目标。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T700、T800等高等级碳纤维产品稳定性不断提升,以及民用应用场景的持续挖掘,吉林碳纤维产业将完成从“一根丝”到“一条链”的华丽升级,“材料之王”的消费市场潜力有望进一步爆发。
来源:吉林市商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