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

高温还未褪去
泳池仍是不少人的“降温宝地”
但去了几次泳池后
眼红、眼痒、怕光、流泪
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就找上了门
这可能是被“急性结膜炎”缠上了

怎么好好游个泳
就得了“急性结膜炎”
难道泳池会传染?
应该怎么科学应对呢?


什么是“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起病较急,潜伏期短。
多表现为结膜充血、眼睛红肿、流泪怕光、分泌物增多等,睡醒后眼睛有大量脓性或黏性分泌物,多时甚至上下眼皮粘在一起。晨间醒来,可出现睁眼困难,且有异物、奇痒或灼热感,少数还会出现头痛、发热、耳前淋巴结肿大、滤泡形成,甚至膜状物附着等伴随症状。


“急性结膜炎”有哪些特点?
1.传染性极强
结膜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极快的传染性眼病,细菌和病毒均可引起。尤其是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属于丙类传染病,需引起重视。常见病原体如:肠道病毒70型(EV - 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病毒变异株(CV - A24v)。

2.男女老少普遍易感
该病多发于秋季,人群普遍具有易感性,各年龄组均可能感染发病。既可能由不同型别病毒单独感染致病,也可能出现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
在学校、幼托机构和工厂企业等人群聚集之处,易发生聚集性传染。

3.感染途径多样
急性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以下几种途径也可能导致感染:
直接接触病人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
与患者握手等身体接触;
接触患者的生活用具,如毛巾、穿过的衣服、脸盆等,以及患者触摸过的物品,如门把手、公共汽车扶手等;
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眼药水等物品。

4.起病急骤,症状显著
红眼病起病急骤,刺激症状较为严重。其主要症状涵盖眼内有异物刺激感、眼红、眼部刺痛、畏光以及眼部分泌物增多。
发病初始多为单眼发病,随后很快会传染至另一只眼睛,发病两周内传染性最强。

为什么在泳池会被传染?
病菌“派对”, 浓度超标
当游泳的人数增多时,每个人带入泳池的汗液和分泌物会促使水中的细菌与病毒大量繁殖。即便泳池按照规定进行消毒(主要依靠氯),也难以在瞬间将所有病原体杀灭。在人员众多的情况下,余氯会被有机物消耗,从而使消毒效果大幅降低。
“裸眼”下水=高风险
游泳时若不戴泳镜,眼睛直接浸泡在水中,病原体便会经由结膜侵入。有人在揉完眼睛后又去触碰水龙头、毛巾,这还会致使病菌出现“二次传播”的情况。


如何避免在泳池被感染?
1.入场先“侦查”:泳池卫生指标
看水质:观察泳池水是否清澈;
闻气味:闻起来有没有刺鼻的消毒水味(余氯过高会伤眼,过低则消毒不足);
看报告:水质检测报告中,泳池菌落总数应≤200CFU/mL,尿素≤3.5mg/L。

2.水中戴好“防护罩”
泳镜是刚需!选择硅胶材质(贴合皮肤,防进水),每次用前用清水冲洗,避免残留的化妆品、汗液刺激眼睛。
泳池里,别揉眼睛!若感觉眼睛不适,立即上岸用清水冲洗,滴1-2滴人工泪液 “应急”。

3.离场“大扫除”
上岸后用流动水洗脸,重点冲洗眼周,别用泳池边的公用毛巾(哪怕消毒过,也可能被污染)。
若出现眼睛发红、发痒,当天别戴隐形眼镜,观察1-2天,症状加重立即就医。

“红眼病”虽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一般为7~10天,但如果出现眼睛疼痛剧烈,视力明显下降;分泌物超多,粘得完全睁不开眼;怕光流泪症状极其严重,无法正常生活;症状超过10天无好转或加重等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到专业眼科医疗机构进行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