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街、一座城、一群人,以一馆述一段历史长河中的长春自传。7月5日,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揭幕开馆。
启用后,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将是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主入口”、游客的集散地、长春历史文化的讲述者,更是一座用科技唤醒历史、用艺术对话时空的“城市会客厅”,让市民游客触摸历史、感受文化、悦享美好的精神家园。
群贤毕至见证历史瞬间
关心城市发展,聚焦城市建设。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彭祖述,吉林省博物院院长、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韩戾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香港副秘书长楊慕贞,徐悲鸿艺术馆馆长、徐悲鸿艺术基金创始人徐小阳,吉林省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吉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施立学,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组长曹保明等嘉宾参加了活动,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一座城有一座城的传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奔赴。揭幕仪式上,吉林大学学子倾情演唱《先生向北》,以歌声致敬无数文化精英从五湖四海汇聚长春,以科教兴邦的信念,在这片黑土地上书写当代长春文化立城的动人故事。
先生向北,新民向新。韩戾军与长春市文物局局长郑国君共同为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揭幕。5、4、3、2、1,揭开幕布,讲述历史。
吉林省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吉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施立学
吉林省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吉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施立学表示:“现在的新民大街道路更宽阔了,空间也更开阔了,市民的活动更丰富了。走在这条街上,仿佛畅游于一条历史文化的长河。这里一头连接着历史,一头连接着未来。”
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组长曹保明
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组长曹保明表示:“一条街,是一个文化背景和文化空间。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梳理了城市记忆,也使得新民大街在人们的心中,具有了不同以往的印象和定位。”
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王新英
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王新英表示:“新民大街作为吉林省首条历史文化名街,承载着宣传历史文化的功能。改造后,这里成为了吉林省的一个文旅新地标,也成为长春市文旅线路的新起点。从这里出发,可以串联多个重要文旅景点,爆发出多个文旅热点;也可以说新民大街是衔接老建筑与新生活的桥梁,而衔接的依据是老百姓的需求。作为一名从小生活在新民大街的长春人,我从事新民大街历史文化研究多年,改造后,这里还增加了很多惠民设施,更加向城市会客厅的方向发展。”
百姓踊跃参观文化新馆
历史犹如一部浩瀚无垠的巨著,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与智慧的沉淀。揭幕仪式后,市民凭借预约二维码,踊跃参观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
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以“一条街、一座城、一群人”为叙事主线,编织出立体化的城市记忆图谱:五大基础展陈《新民更新》《长春故事》《长春时间》《城市之光——先生北上》《长春非遗》,从街区变迁到城市发展,从精英群体到非遗传承,诉说着长春人代代相传的奋斗精神;特展区《古都对话》以七大古都为镜,映照中华文明的千年脉络;书店、文创、餐饮等多元业态,让历史与烟火气交织成诗。这里,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未来美好生活的探索者。
11岁的孙钰涵参观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
“漫游新民大街数智化管理平台”互动游戏展台前,11岁的孙钰涵体验得非常投入:“今天特意和妈妈一起来到这里参观,很开心。早在开馆之前我就在网上看到了预告的信息,非常非常期待。我特别喜欢历史,在这里可以更生动地读到长春的历史文化。我刚刚在这个互动游戏里,看到了新民大街的平面图,用不一样的角度看到新民大街的很多地方。”
7岁的李泽暄正在体验AR项目
一楼展厅的AR体验区域,7岁的李泽暄久久不愿摘下“眼镜”,“眼前”的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让他惊奇:“好神奇,戴上‘眼镜’我看到了另一个场景,像真的看到了一样,地板很漂亮,还有很多花纹,逛博物馆太有趣啦。”
记录、记忆、记住,惠民、利民、喜民,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似一扇窗,让人们看到长春,也让长春看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