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爱尔眼科医院,张女士向谷树严院长讲述自己的“怪病”。张女士的左眼外上方球结膜表面(白眼球上)有一片状溃疡,周边结膜充血,边缘不规则。她先后在当地多家医院就诊,曾被诊断为结膜炎、巩膜炎甚至干眼症,使用过6~7种眼药水,患者眼红、异物感症状仍一直未见缓解,为此来到长春爱尔眼科医院求医。
“你做过双眼皮手术吗?”谷院长看似普通地询问,却打开了治疗的突破口。张女士回忆说,7年前,她在某美容机构进行双眼皮埋线手术。术后一直没有任何不适感。
“难道是埋线手术闹的?”
通过眼睑探查,谷院长在患者上眼睑深部发现了一根暴露的缝线,正是这根“会跑的线头”反复摩擦结膜,导致溃疡的迁延不愈。当即谷院长就把暴露的缝线剪除,并告知用药及注意事项,患者欣喜不已,困扰已久的痛苦终于找到了病因。
“传统诊疗思维很容易误诊。”谷树严院长解释,埋线手术使用的不可吸收缝线有迁移特性,随着眼轮匝肌运动,原本深埋的缝线可能逐渐穿出结膜。这种机械性刺激引发的溃疡往往被误认为感染或免疫疾病,常规药物治疗往往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数据显示,我国重睑埋线手术量逐年增加,然而缝线移位一般发生在术后5~10年。谷院长强调:“线头可能藏在结膜皱褶或穹窿部,需要充分暴露睑结膜进行检查。”
针对这一典型案例,谷树严院长给出专业建议:
选择正规机构:埋线手术须由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眼科医生操作,确保避开重要血管神经。
定期术后复查:建议每年进行眼部常规检查,借助裂隙灯观察是否有缝线暴露。
警惕异常信号:出现反复眼红、异物感、应用多种药物不见好转等情况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谷树严院长特别提醒:任何手术都存在潜在风险,消费者既要理性看待医美效果,更需建立科学的术后健康管理意识,选择专业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