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2025后谷咖啡·吉林市马拉松赛前新闻发布会举行。吉林市体育局副局长刘义军、吉林市商务局副局长车永光、吉林市文广旅局副局长张伟、吉林市体育总会办公室副主任张威,以及赛事组委会各相关部门领导、赞助企业代表、媒体记者出席发布会。会上,吉林市体育局副局长刘义军介绍赛事筹备情况。
一、赛事基本情况
2025后谷咖啡·吉林市马拉松是世界田联金标赛事、中国田协A1类认证赛事,组委会将根据世界田联和中国田径协会的要求,严格按照金标赛事标准办赛。本次赛事共设马拉松(42.195公里)、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迷你跑(5公里)三个项目,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3万名跑者齐聚吉林市。除邀请世界排名前100的运动员参赛外,还将邀请世界精英标牌运动员参赛。历经六届发展,吉马凭借其独特的赛道、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高标准的赛事组织,不仅成了吉林市独有品牌赛事和极具温度的特色赛事,也成为了中国北方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精品马拉松盛会,吸引了众多跑者争相奔赴。
二、赛事筹备工作情况
(一)精心优化选手竞技体验
【1】创新发令起跑环节:首次采用分枪发令起跑方式,将所有参赛选手科学划分到六个集结区,并分三枪出发。通过精准分区与错峰发令,避免赛道拥挤,为选手创造公平竞赛环境,全方位提升赛事安全性与竞技体验。
【2】科技驱动赛事体验升级:“数字化赛事系统”助力赛道的精准标绘与可视化作业,提升赛事效率;“3D实景数字赛道”为跑者备赛提供有力支持;选手位置实时共享,亲友实时查看选手的赛况,打造“云陪跑”创新体验;通过数据可视化、弹幕互动、赛事直播功能实现线上线下观赛多元联动。让每位参与者都能深度融入赛事氛围。
【3】舒心完赛领物:增设马拉松完赛通道至6条,半程马拉松通道至8条,缓解赛后选手领物拥挤问题,提高完赛物资发放区选手疏散速度,本届吉马对完赛疏散流线作了提升,让所有完赛运动员在赛后得到舒心愉悦的感受。
(二)切实做好赛事服务保障
【1】医疗保障:建立以专业医疗点为主、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急救医疗保障体系,配置了6家定点医院,为运动员开通绿色通道;赛道配备35辆救护车和421名医疗观察志愿者,全方位保障选手安全;医疗站点增设至28个,由148名医护人员保障;124名急救跑者,半马急救跑者加密到5分钟一个配速段,
全方位保障参赛选手救护、治疗。
【2】志愿服务:总计3030名志愿者为赛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其中,150名将为2025吉马热身跑(高新站)提供服务;赛前领物环节共有320名志愿者发放参赛物品的发放与指引工作;比赛当天,2560名志愿者为参赛选手及观众提供路线引导、信息咨询、物资补给等服务,以保障赛事顺利进行。
【3】赛道保障:沿途设置8个饮水饮料站、7个饮水用水站、7个能量补给站,同时设置5个喷淋点、7个海绵点,物理降温与水分补给双管结合,保障选手体感舒适;赛事配备639台移动厕所,较上届增加139台,选手每3分钟可达厕位,为选手完赛提供“全方位护航、人性化服务”。
(三)高质量举办马博会
5月15—17日,在北山人民广场举办为期三天的马拉松博览会,增设了体育、商贸、文旅、展销多个项目,深度融合吉林冰雪体育产业优势与马拉松赛事文化,打造了集体育、文化、商贸、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展示平台。设立2个冰雪装备制造展位,10个农产品展位,彰显吉林独特魅力。6个官方服务区智能窗口凭身份证“刷脸”高效领取参赛包,更设有高龄跑者、军人等特殊人群优享专属通道。同时设有特色服务区提供个性化服务,包括定制奖牌刻字、健康检测及理疗服务等,展现吉林“体医融合”特色。马博会通过冰雪产业赋能、科技服务升级、文旅消费联动,全面彰显吉林“冰雪体育名城”的独特魅力,助力打造国际冰雪体育产业高地。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