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调解室成功化解合心镇新农家村松树林因秸秆焚烧被毁纠纷;物业调解委员会成功化解自立街道德意名典小区自来水用水纠纷;医疗调解委员会成功化解国健妇产医院5年未解医患纠纷……高效便捷、成本低廉地化解矛盾纠纷是人民群众对综治中心的朴素认知和强烈期盼。
如何把定分止争做深、做实、做到人民心里去?绿园区委政法委坚持用实干作答,实绩交卷。
为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绿园区委政法委落实统筹协调责任,统合基层单位和群防群治力量、集中办理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构建起全区纵横交叉、层级明晰、内外兼修、体系作战的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枢纽。
绿园区高起点规划区、镇街、村社三级综治中心,形成“区级中枢+镇街关口+社区末梢”三级联动,实现治理体系纵向贯通。以功能合理化、资源集约化、服务精细化、手段信息化、运行高效化为目标,打造区级综治中心平台,建立“1+6+N”组织架构,即1个中心指挥部、6个常驻部门、N个联动单位,实现治理部门横向联通。
为了让群众有事只进“一扇门”,绿园区综治中心汇聚法院、公安、司法等多部门力量常驻,齿轮咬合式协同办公。引入物业、医疗、文旅等社会调解组织,与专业律所、心理咨询公司携手,形成多元共治矩阵。各主体在中心统筹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让矛盾纠纷化解从“单打独斗”迈向“联合作战”。
业务深度融合,精准服务群众,是绿园区综治中心建设的突出特点之一。
中心将部门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集成发力,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行业专业性调解“多调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中心还推进多元调解工作室建设,成立品牌调解室,建立矛盾联调工作室,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民生服务等多元化服务。同时,中心扩展服务外延,打造15分钟服务圈,为群众提供婚恋、劳动人事、农村土地、消费、交通事故等方面的纠纷调解及法律援助服务。
随着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治理效能不断提升,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绿园区综治中心运行以来,逐渐实现了“五有”的工作格局。即矛盾有人管,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镇街、难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以最便捷方式解决绿园群众诉求;办事有平台,矛盾纠纷处置流程高效便捷,社会综治信息平台数据精准,实有人口信息55.4万条、房屋分布信息25.4万条、物件分布信息8922条、组织分布信息9875条,为今后更加顺畅“走网路”和“数字预警”打下基础;民诉有渠道,中心运行以来受理矛盾纠纷事项501件,化解500件,化解率达到99.8%,为群众提供各类咨询服务350余人次;服务有载体,扩充行业调解,医疗、文旅、物业等纠纷专业调解室,金牌、老法官特色工作室,以及各个功能室,满足了群众各类服务需求,同时采取“初筛+细选”方式,将道路交通等案由进行分流并动能调解,完善调解路径,进一步畅通解决渠道;百姓有口碑,绿园区综治中心的面面锦旗彰显着中心的工作成果和群众的满意,“有矛盾找综治中心”已逐渐成为绿园群众的共识。
这些成效背后,是绿园区对治理效能的极致追求。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绿园区综治中心将不断完善升级各项功能,全力打造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治理事件一平台处置、风险预警研判一张网统管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目前没有热门跟贴
目前没有跟贴,欢迎你发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