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由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等多方合作“重塑视界"斜视手术公益项目正式启动。这项针对3-35岁儿童和青年斜视患者的医疗救助计划,将依托长春爱尔眼科医院的专业团队,医疗、公益、媒体三方联动,为200个家庭架设通往“直视未来”的桥梁,解开斜视患者视觉与人生的双重枷锁。
对于斜视问题,很多家长认为其仅仅是“影响外观”,却忽略了它的深层危害。长春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林子丹解释说,斜视通常是由于眼外肌协调运动失常导致眼外肌力量不平衡,出现双眼视轴偏离。
斜视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导致屈光不正、弱视、视物重影、融合视和立体视功能丧失等问题,在儿童认知发育关键期造成不可逆的视觉功能损伤。
与视力损失同样可怕,但更为隐蔽的伤害,则是在社交场景中异常的眼神接触,很多斜视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承受着“被凝视”的压力,很多孩子出现不同程度的社交回避倾向。
在林子丹副院长看来,斜视手术不仅是改善视觉质量,同时也是为孩子带来心理压力的释放,让眼睛重新成为表达情感的窗口,而不是被讨论的焦点。
作为省级斜视专项救助计划,“重塑视界”项目为每一位救助对象提供1500元的定额补助,极大程度上减轻患者手术费用负担,同时为高难度复杂案例预留调整空间,最大程度上实现救助范围和救助深度的平衡。
在救助对象上,优先将残疾人、低收入群体等置于救助前端,以医疗资源调配实现社会资源再平衡,不让偏远贫困地区的斜视儿童因为手术费用而错过治疗时机。
在已完成的试点案例中,12岁女孩薇薇(化名),通过斜视矫正术,术后不仅达到了眼球正位,还找回了消失的笑容。
“以前总用刘海遮住右眼,现在终于敢把头发梳起来了。”这种改变印证了林子丹的观点:“斜视矫正不仅是眼部肌肉调整,更是生命状态的复位。”
斜视矫正本质上是针对眼外肌的“力学再平衡”。在长春爱尔眼科医院的手术室里,这种调整精确到毫米级别——通过术前设计和术中实时检测,可以实现精确“校准”。与此同时,手术结束后还将开展系统的双眼视功能重建训练,帮助患者重建视觉认知系统。
林子丹副院长同时表示:如果患者早期能控制眼位正位,一般4-7岁配合程度好,或者斜视症状明显加重,影响双眼视功能时手术。斜视手术以7岁前为最佳,当儿童视觉发育终止后,双眼视功能很难再提高。也希望更多斜视患儿,能够在本次活动中,在“手术黄金期”得到及时治疗。
本次公益救助活动,所有斜视手术均由林子丹副院长领衔亲诊亲术,为项目质量提供了坚实的技术背书。
项目参与指南
即日起,吉林省内3-35周岁的儿童及青年斜视患者,凡是符合条件,均可享受公益救助金1500元让我们共同见证,当目光回归应有的轨道,每个生命都将获得平等直视未来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