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吉林省戏曲剧院吉剧团历经一年筹备的经典剧目《一夜皇妃》于2月18日18点30分在长春人民艺术剧场重磅复排首演。此次演出以“守正创新”为核心理念,通过年轻化演员阵容、现代化舞台呈现,为这部吉剧代表作注入新活力,引发业界与观众热烈反响。
吉剧,作为吉林大地孕育出的独特戏曲艺术,融合了东北民间艺术的精华,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风格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戏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讲述着属于这片土地的故事,传承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
吉剧《一夜皇妃》自1989年首演以来,就深受观众喜爱,满族风情浓郁、载歌载舞,剧中展现的吉剧“手绢”、“长绸”的独特技艺令该剧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与观赏性。该剧继承和发展了吉剧悲剧喜唱的独特表述方式,始终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推进情节、刻画人物。作为吉剧的经典之作,曾荣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等多项殊荣,在吉剧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故事源于满族民间传说,围绕着一位平凡女子在宫廷中的传奇经历展开,细腻地描绘了人性的复杂、爱情的美好与无奈,以及在权力斗争中的挣扎与抉择。为了爱,皇帝屈尊就俗“绕帐篷”“争被子”;为了爱,民女智解太后“选彩带”,巧计献宝见皇帝,师从皇后学宫规……但这一切,仍逃不过高高宫墙织成的无情的网,皇帝不想满苏成为可怜的笼中鸟,忍痛割爱让她重返白山黑水过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此次复排中,主创团队将东北民歌、方言、风俗等非遗元素系统梳理,构建起立体化的吉剧文化谱系。在保留原剧故事核心和吉剧传统韵味的基础上,大胆进行艺术创新,为这一非遗剧目注入新的活力。《一夜皇妃》复排总导演、国家一级导演李滨表示:“此次复排并非简单复刻,而是对吉剧‘唱、做、念、打’传统程式进行创造性转化。”他介绍,剧本在保留原剧悲喜交织的戏剧冲突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观众的情感共鸣点,如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舞台设计则结合多媒体技术,以虚实相生的水墨意境烘托人物命运,使传统吉剧的“虚拟写意”美学更贴合当代审美。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一夜皇妃》的演员阵容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吉剧作为非遗文化,其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年轻一代的参与和努力。此次《一夜皇妃》复排启用年轻演员阵容,正是吉剧团在非遗传承方面的一次大胆尝试。通过特邀吉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驻组教学,让年轻演员们得到一对一的学习机会,能够触摸到吉剧灵魂、表达方式、表演技巧,从而将剧目学好、演好、传承下去。这些年轻演员们,虽然在舞台经验上可能不及前辈们丰富,但他们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对角色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诠释。他们在排练过程中,虚心向前辈们请教,刻苦钻研角色,力求将每一个细节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吉林省戏曲剧院吉剧团团长张思光强调:“吉剧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薪火相传才能发展,年轻一代承载着吉剧下一个甲子的希望。复排《一夜皇妃》是剧团‘以戏带功,以演代练’计划的重点项目,旨在通过经典剧目的打磨,培养青年演员、传承吉剧独有的‘手绢功’‘扇子功’等绝活,让非遗技艺‘活’在舞台上,传承吉剧经典精品剧目,让吉剧艺术之花常开不败。”
吉剧《一夜皇妃》的复排演出,是对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次积极探索。通过艺术创新,让古老的吉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吉剧的忠实粉丝,还是对戏曲艺术感兴趣的新朋友,都能在《一夜皇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和共鸣。这不仅有助于吉剧的传承与发展,也为其他传统戏曲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观众李先生感慨:“本以为传统戏曲离年轻人很远,但这场演出让我看到吉剧可以如此时尚又接地气!”
吉剧《一夜皇妃》的复排演出,对于吉剧艺术本身来说,不仅是对经典的致敬,是对吉剧艺术的一次深情回望,更是一次新的起点,它将带着非遗的荣耀与使命,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