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华华(化名)左眼400度远视叠加125度散光,即便佩戴眼镜也只有0.7的视力。在长春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与小儿眼科,历时3个月的视觉功能训练,不仅成功改善了这位少年的视觉功能,更折射出科学视功能训练技术对弱视治疗的突出作用。
被“封印”的视界
华华第一次来到长春爱尔眼科医院,经检查他的左眼矫正视力仅0.7,远低于同龄人1.0的正常标准。据家长回忆,华华平时习惯性侧头看电视,但家长误以为只是姿势不良。直到体检发现视力异常,弱视问题才浮出水面。
林子丹副院长形容这种状态:“他的左眼就像长期处于待机状态的设备,视网膜细胞缺乏有效刺激,导致视神经传导通路发育迟滞。”
这种单眼弱视的形成轨迹颇为典型。林子丹副院长指出:“7岁前是弱视治疗黄金期,但像华华这样超过12岁的案例并非不能治疗,经过科学的视功能训练,是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的。”
挑战与惊喜并存的视功能训练之路
第一阶段训练从基础训练开始,远距刺激训练、3D训练、精细训练、双面镜训练,逐步帮助华华重新重建立体视功能。
“视功能训练看起来不复杂,但是最难的是坚持,需要始终保持专注和注视稳定性。”视训师霍东月展示着训练日志:“华华表现很好,所有项目都能保证质量的坚持下来,左眼矫正视力已经提升到0.9。”
第二阶段治疗方案引入了凝视和睫状肌放松训练,这两种训练方式就像健身需要力量训练与拉伸配合,既提升调节灵敏度,又要防止痉挛状态。这个阶段训练效果显著,华华的矫正视力恢复到正常1.0状态。
在第三阶段训练中,重点转向视功能构建。融合训练如同视觉系统的"交响乐排练",在大屏幕下,华华在娱乐和游戏中,不知不觉间完成了视功能训练。如今的华华矫正视力已经稳固在1.2,因为视功能导致的弱视问题得到解决,家长感到非常欣慰。
“这不是简单的视力提升,而是整个视觉功能的重建”林子丹副院长表示,随着华华转入巩固性训练阶段,就需要家庭更多的配合,一同完成这场保卫视觉功能的接力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