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吉林 > 正文

长春高质量发展开新局丨只此青绿,不止青绿 托起幸福“长春蓝”

0
分享至

森林簇拥、绿水环绕。“吉林一号”卫星在太空俯瞰吉林长春,这是一座被深深浅浅青绿色包围和覆盖的城市。

只此青绿,不止青绿。近年来,长春市将“生态优先、绿色低碳”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在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长春蓝”是市民的幸福常态

开年以来,长春的空气质量持续良好,天空一直是蓝蓝的,朵朵白云飘过,各公园里美丽的画面让人陶醉。市民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分享长春的蓝天、冰雪美景。

摄影爱好者郭悦就是其中一位。近年来,郭悦将长春的净月潭、南湖、伊通河等公园以及众多地标建筑作为航拍摄影主题,展现出长春一年四季之美。多年的航拍经历,让郭悦对长春空气质量的不断改善深有感触。

“我在长春定居20多年,以前我在微信朋友圈里晒雾霾,现在晒蓝天白云!”郭悦感慨地说,天空越清朗,航拍出的景色就越通透。现在,一年四季航拍长春美景都不用担心空气质量影响拍摄的问题,随时都可以放飞无人机,“长春的环境真是越来越美,走在蓝天下看云卷云舒,不用美颜,不用滤镜,随手一拍就是一张好看的照片。”

让摄影爱好者郭悦爱上的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其实正是近年来长春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递交的一份空气质量治理成绩单。

长春蓝天白云风景如画,市民满意度高,幸福感足。 新华网发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监测数据显示了长春“上线”次数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景象:2022年,长春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6天,同比增加6天,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洋溢着满满幸福感的“长春蓝”已成为长春人民生活中的常态。在这个不寻常的“常态”背后,印证的是长春市为提升环境空气质量,“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长春市统筹推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实施燃煤污染控制、工业污染源治理、移动源污染治理、扬尘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全市16台20万千瓦以上燃煤火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在用20蒸吨/小时及以上非电燃煤锅炉完成提标改造,污染物全面实现达标排放。

“生态绿”是城市最幸福的底色

网名为“听风吹过”的长春市民陈先生是一位徒步爱好者,每周都要徒步的他,在长春及周边各个景区都留下了足迹。

“长春被称为森林城,春看百花夏享绿荫,秋赏红叶冬嬉雪挂,名副其实,美不胜收。”陈先生说,“我见证了南溪湿地公园、伊通河两岸及北湖湿地公园等地从荒凉到净美的华丽嬗变。现在,长春被绿色拥抱,太美了!”

南溪湿地公园。 新华网发

占地面积310公顷的南溪湿地公园曾是一片脏乱荒凉的“臭水区”。经过改造,南溪湿地公园已成为长春南部新城的生态核心区,9万多株乔木落地生根,30余种水生植物净化着水体。

南溪湿地公园的改造只是长春生态工程,尤其是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的一个缩影。

“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长春市2016年启动的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了三区、五岛、十园、十一座桥、二十二座驿站、三十三公里绿道……经过治理,如今的伊通河治理成果陆续显现,河畅水清,和谐的生态和人居环境俨然一幅现代版的长春“清明上河图”。截至目前,伊通河累计完成吐口治理124个,新建污水干管120公里;完成河流清淤疏浚347万立方米,清理河道垃圾16万立方米,河流内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75个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黑臭。

现在,长春市已经形成了以伊通河生态人文景观为轴线,百个城市公园、百条城市景观防护廊道、千点城乡绿色福利空间为骨架,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为“绿肺”,湿地生态系统为“绿肾”,环城绿化带环抱,绿色村屯簇拥的森林生态系统。

还绿于民,让城市“坐落在森林里”。目前,长春的公园数量达到175个,基本实现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天空眼”给春城忠实守护

一直以来,幅员面积大、环保工作人员少是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短板,但在长春市,环保部门综合运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无人机航拍”等智能化、大数据手段,“技防”+“人防”让环境治理短板逐渐得到了破解。

许多长春市民们惊喜地发现,城市里因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天气愈发少了,“长春蓝”一直在线。

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 新华网发

为了深化秸秆禁烧管控,长春市环保部门利用“天地人”立体式监督监管模式,突出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长春市利用“吉林一号”遥感卫星监测、视频系统实时监控、基层网格员分片巡查的立体监控网,对农村火点实行全覆盖、全时段监管。

监测秸秆禁烧只是“吉林一号”的监测功能的一小部分。

在距离地球600多公里处,“吉林一号”卫星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用它的“天空之眼”扫描长春,并生成一幅高分辨率的长春生态环境地图,哪里出现了一堆建筑垃圾、哪里的水颜色发生了变化、哪里的烟囱冒出了黑烟……一切都精确到点。这幅高分辨率地图,能够直观显示污染源分布情况,环保检查从“全面撒网”变成了“有的放矢”。环保人员无需挨个排查,可以“按图索骥”,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特别是时间成本,更提高了管理精度。

此外,在河流滩涂地带,环保人员难以进入,专业第三方人员就用无人机进行拍摄,使污染源无处藏身;在新立城水库、石头口门水库等水源地核心保护区不允许人类活动,环保人员就设定好取样深度参数,把无人船开到指定取样点位,遥控设备进行深度取样;对城市里的施工工地、拆迁工地、物料堆场、裸露地面、非正规垃圾点等扬尘污染源用视频监控,让污染无处遁形。

精准的信息化手段,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精确支撑,这让长春市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显著提高。

蓝天白云是常态,水清岸绿成常景。长春市把青山绿水当成了无价之宝,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正在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的长春新样板。

来源:新华网

编辑:于恒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别羡慕宋佳!她家庭可不简单,一般人根本做不到!

别羡慕宋佳!她家庭可不简单,一般人根本做不到!

智凌纵横
2025-07-06 21:11:34
国民党的二号人物,毛主席唯独不接受他投降,老蒋坦言也想干掉他

国民党的二号人物,毛主席唯独不接受他投降,老蒋坦言也想干掉他

南书房
2025-07-14 18:55:07
报应来了!捐给美国7千万,满嘴“中国穷关我啥事”,如今破产了

报应来了!捐给美国7千万,满嘴“中国穷关我啥事”,如今破产了

娱乐看阿敞
2025-07-11 09:48:22
俄诺奖得主向乌捐一亿美金,朝向俄供四成弹药

俄诺奖得主向乌捐一亿美金,朝向俄供四成弹药

难得君
2025-07-13 18:07:56
年中经济观察|2025年中国外贸半年报:稳中有增 优中有升

年中经济观察|2025年中国外贸半年报:稳中有增 优中有升

新华社
2025-07-14 18:07:24
震惊!上海养老院大量床位闲置,竟是这些原因让老人望而却步?

震惊!上海养老院大量床位闲置,竟是这些原因让老人望而却步?

匹夫来搞笑
2025-06-28 00:40:40
朱雨玲4-2战胜陈熠,首夺WTT大满贯冠军

朱雨玲4-2战胜陈熠,首夺WTT大满贯冠军

懂球帝
2025-07-14 10:07:28
美日韩称一旦开战,中国会被打得溃不成军!因为中国没有战斗经验

美日韩称一旦开战,中国会被打得溃不成军!因为中国没有战斗经验

安珈使者啊
2025-07-14 13:21:30
要破纪录?勇士射手马德森狂轰6记三分 半场还没结束呢!

要破纪录?勇士射手马德森狂轰6记三分 半场还没结束呢!

直播吧
2025-07-14 11:47:07
行动!北京警方刑拘7人!

行动!北京警方刑拘7人!

北京普法
2025-07-14 08:53:04
DeepSeek使用率从50%暴跌至3%!什么原因...

DeepSeek使用率从50%暴跌至3%!什么原因...

机械知网CMKI
2025-07-14 12:19:18
还是郭德纲会骂!杨少华的“窝囊气”终于出了,杨家四子只能认栽

还是郭德纲会骂!杨少华的“窝囊气”终于出了,杨家四子只能认栽

不写散文诗
2025-07-12 19:47:15
莫言:喜欢把家里打扫干净的人,表面整洁,实则暴露了人生真相

莫言:喜欢把家里打扫干净的人,表面整洁,实则暴露了人生真相

诗词中国
2025-06-15 15:32:22
娃哈哈宗馥莉和“小妈”杜建英的斗争,其实早已经开始了!

娃哈哈宗馥莉和“小妈”杜建英的斗争,其实早已经开始了!

特特农村生活
2025-07-15 00:58:48
征收100%关税!特朗普对俄罗斯很不满,对普京感到很失望

征收100%关税!特朗普对俄罗斯很不满,对普京感到很失望

小莜读史
2025-07-15 01:45:38
欧美军舰傻眼!中国巨轮24小时沉没,中国用了三招破局

欧美军舰傻眼!中国巨轮24小时沉没,中国用了三招破局

科技处长
2025-07-14 00:16:44
江苏一市发布最新人事任免

江苏一市发布最新人事任免

扬子晚报
2025-07-14 12:15:39
场均5.0封盖!U19世界杯期间 多位NBA球探过来关注郇斯楠的表现

场均5.0封盖!U19世界杯期间 多位NBA球探过来关注郇斯楠的表现

直播吧
2025-07-14 19:01:15
2.4亿顶级双中场!24岁恩佐+23岁凯塞多攻防结合,制霸中场斩巴黎

2.4亿顶级双中场!24岁恩佐+23岁凯塞多攻防结合,制霸中场斩巴黎

直播吧
2025-07-14 13:23:06
翻8吨垃圾找儿童手表后续:多个细节披露,真相和我们想的不一样

翻8吨垃圾找儿童手表后续:多个细节披露,真相和我们想的不一样

千浔观点
2025-07-14 23:32:08
2025-07-15 04:16:49

头条要闻

20天超2000次地震 日本一地被震麻了

头条要闻

20天超2000次地震 日本一地被震麻了

财经要闻

探究新茶饮赛道爆发的“内核”

体育要闻

高考数学满分的他,说要成为1/3个邓肯

娱乐要闻

秦岚辛芷蕾聚餐热聊 结束直奔魏大勋家

科技要闻

DeepSeek流量下滑,这半年梁文锋都干了啥

汽车要闻

余承东亲发预告:鸿蒙智行首款旅行车享界S9T来了

态度原创

健康
旅游
艺术
教育
军事航空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教育要闻

哈工大附中走下神坛?摇二代中考成绩对比,高分段考生比例下降?

军事要闻

乌军:史上首次 俄军向机器人部队投降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