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吉林 > 正文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粮仓”目标锁定千亿斤!2022,吉林“千亿斤粮工程”正式启动

0
分享至

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下午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在参加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今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这份文件,“粮食生产”再次被“大处落墨”。

吉林,国之粮仓。

最新的目标,则锁定在了“千亿斤粮”。

2022年1月,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吉林省将加快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启动实施“千亿斤粮”生产工程。

而下面的数据则为吉林今后的农业生产指明了方向: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600万亩以上,扩大大豆和油料种植面积。

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新建高标准农田550万亩,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000万亩以上。

显而易见,这些,都与中央一号文件的相关内容高度契合。

2021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800亿斤,达到807.84亿斤,同比增加47.24亿斤,净增量居全国第二位,总产量稳居全国第五位;

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2875万亩,居全国首位;

新建高标准农田500万亩、完成耕地轮作面积150万亩;

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19个……

可以说,这是一份吉林的“底气”,而这份“底气”,就来自于这一张张吉林粮食的亮眼成绩单!

资料图

放眼当下,“千亿斤粮工程”,吉林将如何一步步打造?

其实,早在2021年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就曾明确提出:

2022年,吉林省将继续抓好粮食生产,争取在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

同时,这位负责人也明确提出了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力保播种面积,做到只增不减。农资保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等关键字也被频频提及。

一直以来,吉林省围绕种子技术、耕种技术、黑土地保护、园艺特产等方面做了很多功课,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2021年,吉林省大力发展“科技兴农”,5G监测、植保无人机播种、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抗旱节水、统防统治……大批农业科技特派员,长年累月下乡进村,把一项项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位居粮食主产省第二位。

资料图

与此同时,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巩固,农业信息化在全国实现“五个第一”,即12316、12582平台与农民互动服务量第一,农业电子商务进村入户第一单,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覆盖面第一,易农宝APP省域用户量第一,在全国第一个建立中国移动服务农业示范基地。

仅2021年,全省新增免耕播种机6000多台,总保有达到了3.5万台;启动的农机化智慧云平台保护性耕作作业监测,实现了全省统一管理。截至2021年末,吉林省已安装电子终端监测设备2.5万台,监测面积达到1700多万亩,占实时面积的60%。同时,用足用好作业补贴和农机补贴两笔钱,保护性耕作作业补助标准由每亩25元逐步提升到40元,农户一公顷地补助600元,极大提高了农民保护性耕作积极性。

资料图

粮食增产离不开土地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黑土地是最为宝贵的耕地资源。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来到吉林,黑土地产粮安全、黑土地可持续发展都是他心中的牵挂。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视察时,专程到梨树县察看黑土层土质培养和玉米长势。他语重心长地说:“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梨树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

吉林省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快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大力推动黑土地保护利用走上法治化轨道,走出了一条开发与保护并举的黑土地治理之路,为我国黑土地保护贡献了“吉林方案”。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

梨树县作为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的发源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探索形成了标准化、机制化、信息化、契约化“四位一体”的“梨树模式”升级版——现代农业生产单元试点示范建设,协同推进黑土地保护与利用。

“我们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共同创建14个以300公顷为一个标准方的现代农业生产单元,认真总结‘梨树模式’的4种保护性耕作方式,并探索加入秸秆科学离田和粪肥堆沤还田,打造‘4+2梨树模式’升级版。”梨树县委副书记、县长毕志杰在接受吉林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在推广应用上,梨树县启动实施了县乡村三级核心示范推广工程,每个村建设1个5公顷以上的堆沤还田样板田,形成“梨树模式3+1”示范推广体系。“去年,全县推广‘梨树模式’面积达到232万亩,基本实现适宜推广地块全覆盖。”

中国吉林网了解到,吉林省把保护性耕作作为黑土地保护的首推重大技术,持续推动“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在全省得到快速发展。2021年,全省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2875万亩,稳居全国首位。

资料图片

2021年,吉林省出台了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制定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10个方面38条具体措施,构建起东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的保护路径,探索形成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秸秆深翻还田、水肥一体化技术等10大黑土地保护模式,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同时,“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也初见成效……

翻开吉林农业的历史底本,从粮食产量连续8年突破700亿斤,到首次突破800亿斤,再到如今“千亿斤粮工程”的启动,作为“国家粮仓”的吉林,始终忠实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殷殷重托。

惜土如金筑粮仓。

3月的吉林,大地复苏万物萌发,生机勃勃的图景正在一望无垠的黑土地上徐徐展开。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继美国空军后,美海军陆战队也重启太平洋二战机场

继美国空军后,美海军陆战队也重启太平洋二战机场

观察者网
2024-06-26 15:26:13
高考状元写的卷面火了,卷面整洁字迹工整,阅卷老师看后爱不释手

高考状元写的卷面火了,卷面整洁字迹工整,阅卷老师看后爱不释手

凯旋学长
2024-06-26 15:53:24
姜萍再次刷新认知!决赛后毅然选择外出打工,凤凰网短片吐露真相

姜萍再次刷新认知!决赛后毅然选择外出打工,凤凰网短片吐露真相

兰子记
2024-06-26 18:33:01
李雪琴北大学历遭质疑,身为二级游泳运动员,所读高中没有游泳池

李雪琴北大学历遭质疑,身为二级游泳运动员,所读高中没有游泳池

萌神木木
2024-06-26 19:18:18
达摩院数学家解释姜萍求和符号书写问题,她以前的书写习惯

达摩院数学家解释姜萍求和符号书写问题,她以前的书写习惯

大张的自留地
2024-06-26 09:42:41
三脸震惊,布里奇斯、布伦森、哈特均发社媒,对交易表示震惊

三脸震惊,布里奇斯、布伦森、哈特均发社媒,对交易表示震惊

懂球帝
2024-06-26 10:49:18
媒体人:秦升本来跑得最早,但因领补发工资被抓也是一段传奇

媒体人:秦升本来跑得最早,但因领补发工资被抓也是一段传奇

懂球帝
2024-06-26 10:06:37
女孩当小姐,一晚提供4到5次上门服务,2015年被亲人点到不敢赴约

女孩当小姐,一晚提供4到5次上门服务,2015年被亲人点到不敢赴约

汉史趣闻
2024-06-26 13:49:42
黄奇帆再预言未来房地产,今年已基本应验,明年或大概率也是对的

黄奇帆再预言未来房地产,今年已基本应验,明年或大概率也是对的

专业聊房君
2024-06-26 17:54:15
北京落户全面收紧

北京落户全面收紧

美丽大北京
2024-06-26 19:47:29
本周重大事件:央行表示不会大规模印钞放水,楼市新政鼓励农民进城购房

本周重大事件:央行表示不会大规模印钞放水,楼市新政鼓励农民进城购房

一周财经观察
2024-06-26 20:43:39
“中国第六代战斗机初见曙光”,美媒:技术验证机或已试飞!

“中国第六代战斗机初见曙光”,美媒:技术验证机或已试飞!

空天力量
2024-06-26 11:13:44
县级机构新变化:三大部门退出舞台,教育局是其中之一

县级机构新变化:三大部门退出舞台,教育局是其中之一

朗威谈星座
2024-06-26 07:05:19
老百姓只是穷又不是傻,吃相别太难看了

老百姓只是穷又不是傻,吃相别太难看了

顾礼先生
2024-06-26 16:00:23
女网红被300斤男友肢解,凶案当晚监控曝光,活人进去行李箱出来

女网红被300斤男友肢解,凶案当晚监控曝光,活人进去行李箱出来

社会酱
2024-06-26 18:02:17
2名日本人在苏州遇袭:知情者曝被刺原因,胡锡进谴责,警方通报

2名日本人在苏州遇袭:知情者曝被刺原因,胡锡进谴责,警方通报

180°视角
2024-06-26 15:44:37
16分大胜!中国女篮3连胜出线,张子宇44+14大爆发,打崩日本内线

16分大胜!中国女篮3连胜出线,张子宇44+14大爆发,打崩日本内线

环太平洋老正太
2024-06-26 20:48:50
6月26日俄乌最新:里程碑

6月26日俄乌最新:里程碑

西楼饮月
2024-06-26 16:14:26
建成14年未运营,海南环岛高铁线上的和乐站何时能启用

建成14年未运营,海南环岛高铁线上的和乐站何时能启用

第一财经资讯
2024-06-26 18:45:04
姜萍决赛后,一张手捏蛤蟆的照片跟着火了,网友起名:轻松拿捏

姜萍决赛后,一张手捏蛤蟆的照片跟着火了,网友起名:轻松拿捏

阿霸聊历史
2024-06-26 10:41:00
2024-06-26 22:20:49

头条要闻

哈梅内伊"敲打"总统候选人:依赖美国的人无法管好国家

头条要闻

哈梅内伊"敲打"总统候选人:依赖美国的人无法管好国家

财经要闻

曹远征:不能被"产能过剩"的概念所困惑

体育要闻

欧洲杯,德国人为啥支持土耳其?

娱乐要闻

冯绍峰带儿子看舞台剧,想想更像妈妈

科技要闻

不再"独宠"小鹏!大众投了特斯拉宿敌360亿

汽车要闻

37.99万起坐拥"陆地空客" 翼真L380上市

态度原创

数码
手机
艺术
家居
房产

数码要闻

手机电脑或将涨价 消息称通用型DRAM内存可能面临供应短缺

手机要闻

荣耀发布手机行业首个端侧AI反诈检测技术 可检测AI换脸等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家居要闻

纯白简约 留白时尚家装

房产要闻

510轮疯狂抢地,又出新地王!现在还被抢地的城市,三亚算一个!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